Google [站内搜索]

预览模式: 普通 | 列表

长文章分页一点思路

如何将长长的一篇文章分成几页显示?最简单也最完美的办法是人为的告诉程序哪边要分页,并做上相应的分页标识,但是这样无疑加大了录入员的工作量;另一种办法是程序自动进行分页,比如按字数每页显示多少个字,但这边要注意的问题是不能截断HTML、UBB等代码,大家可根据需要选择一种方式。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读取方式,很多人都是显示新一页时从数据库重新读取内容,而我的思路是一次读取将不同页内容保存于一个数组中再利用脚本动态更新,有人又要说了,这样不便于搜索引擎收录,大家还是根据需要选择,呵呵。

一、人为做分页标识

为了方便使用,我写成了一个函数mySplit,使用时拷贝一下调用就可以了

查看更多...

分类:Web编程 | 固定链接 | 评论: 2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4634

一个小技巧,在http和https之间转化

在做电子商务站点的时候,经常要求浏览器在https和http之间转化,下面我给出相应的代码

让一个ASP页面以https开始,请在该ASP页面顶部添加如下代码:

查看更多...

分类:Web编程 | 固定链接 | 评论: 1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3926

IIS中实现http自动转换到https

若IIS中某个网站使用了SSL连接,用户访问的时候就会显示403.4错误,而不会自动转换到https的连接上。其实这个功能实现起来是非常简单的,只要在403.4的错误页面加上几句Javascript代码就能搞定了。实现简单,但是却非常的实用,特别是对于那些客户电脑知识缺乏的,出现了这样的错误提示,肯定找不到方向了,呵呵。

修改文件:C:\WINDOWS\Help\iisHelp\common\403-4.htm为以下内容

<HTML><HEAD><TITLE>该页必须通过安全通道查看</TITLE>

查看更多...

分类:服务器 | 固定链接 | 评论: 1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5049
在聊这个技术问题前,我不由得想起一个可笑的故事。NetCraft曾经做了一个测评,这个测评根据比较大量网站页面的扩展名是ASP.NET的还是JSP/Servlet的,得到了一个结论,现在ASP.NET的应用超过了JSP/Servlet。 

这个测评引发了大量的讨论,很多用JSP的技术人员嘲笑这个测评。因为这个测评的结论忽略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JSP开发的网站的页面,一定是.jsp么?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特别是mvc结构的网站常常都是没有.jsp扩展名的,这是一个惯例了。如果不是为了避免混淆,我们甚至可以让JSP的引擎来解析扩展名为aspx的jsp程序,或者让ASP.NET的引擎来解析扩展名为jsp的ASP.NET程序。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在服务器的管理工具上面做一些选择,或者修改配置文件等等。 

查看更多...

分类:服务器 | 固定链接 | 评论: 1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4742
接触WordPress以后,才真正认识到trackback这一Blog的功能。当时的感觉是:写了一年多的blog,简直就是白忙活了。现在想起来,感觉也有点不爽,原来这么好的功能,在以前混的那些BSP里,都被掩盖了。

记得在donews里去玩WordPress的blog,有写过一篇《Trackback——神奇的静脉》的小文。我的大意是:如果说Blogger主动去和别的Blogger建立联系,包括建立友情链接、发表评论、留言等,这是一种主动出击的行为,就好比似身体的动脉,主动的在血管里去流淌;那么的话,trackback就是静脉了:在自己这里也是对某位Blogger的文章发表评论,然后通过trackback的功能将此信息通知(ping)到对方,然后对方就可以按图索骥的寻踪而来。这比方不知是否恰当,总之算是自己开始真正仔细研究blog的一个开始的小心得。

关于Trackback,中文博客资料基地的《Blog的三大核心功能:RSS、Permalink和Trackback》文章介绍说:TrackBack最早是Movable上的一个小功能。可以说就是这个小功能在blog界却掀起了一场革命。TrackBack为将全世界无数个blog连接起来的功能。例如,当你读了某个网站的文章,想对此写下自己的感想。这个时候利用网站准备的讨论功能进行留言是很最常见的做法。但这样只是把自己的评论意见写下来向别人的网站投稿,而你自己手里却什么也没留 下。TrackBack 则与之有很大的区别。可以把评论写到自己网站上。然后向原始文章的服务器发送该网页的URL及标题、部分正文、网站名称等信息(注)。尽管这一过程只是称 之为“发送TrackBackPing”,但通过这种办法,在原始文章的地方就留下了你的评论的URL 、标题等部分信息。当然别人也可以向原始文章发送TrackBack Ping,所以在原始文章中就将包括你的TrackBack Ping在内的所有评论都记录了下来。此外,如果你在自己网站上也设置了TrackBack Ping功能的话,那么谁都可以通过TrackBack Ping来发表针对你的意见了。这样,多家网站就通过相关话题而联接起来。各种评论在因特网上就像网眼一样联接起来。这样就创造出了与日记网站完全不同的文化。注:发送地址采用原始文章指定的URL,这一URL就称为“TrackBack Ping URL”。TrackBack的技术标准刊登在“LowLife.jp”的blog网站上。

查看更多...

分类:HTML/CSS | 固定链接 |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15626

RSS详解

讨论与Blog相关的技术,不可不谈的就是RSS,这个缩写在英文中可以有几个源头,并被不同的技术团体做不同的解释。既可以是“Rich Site Summary”,或“RDF Site Summary”,也可以是“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为什么有这么多含义呢?这还要从RSS的一段今天也没有理清的关系说起。 

今天肯定有人还记得IE 4刚刚推出来的时候有一个有趣的功能,那就是新闻频道。这个新闻频道的功能与Netscape推出的新闻频道是很相似的(当时Netscape还是市场上领先的浏览器)。为此Netscape 定义了一套描述新闻频道的语言,这就是RSS,只不过Netscape自当时起每况愈下,所以最终也没有发布一个正式的RSS规范(只发布了一个0.9版本)。而微软也在当时推出了支持自己IE的CDF(Channel Definition format)数据规格,与RSS非常接近。微软试图用新闻频道的功能把“推”(Push)技术变成一个应用主流,并与Netscape抗衡。不过出乎预测的是,“推”技术自始至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型,而且伴随着其他各类网络特性的出现,也日益无法显 现自身的优势。新闻频道在浏览器中的地位最终日暮西山,最后也在IE的后续版本中消失了。 

新闻频道的确进入了低谷,但是RSS并没有被业界人士所抛弃。过去两年,Blog从一个专业群体开始,逐步成为了网络上最热门的新话题。而RSS成为了描述Blog主题和更新信息的最基本方法。于是RSS这项技术被著名Blogger/Geek戴夫·温那(Dave Winner)的公司UserLand所接手,继续开发新的版本,以适应新的网络应用需要。新的网络应用就是Blog,因为戴夫·温那的努力,RSS升级到了0.91版,然后达到了0.92版,随后在各种Blog工具中得到了应用,并被众多的专业新闻站点 所支持。在广泛的应用过程中,众多的专业人士认识到需要组织起来,把RSS发展成为一个通用的规范,并进一步标准化。一个联合小组根据W3C新一代的语义网技术RDF对RSS进行了重新定义,发布了RSS 1.0,并把RSS定义为“RDF Site Summary”。这项工作并没有与戴夫·温那进行有效的沟通,而戴夫则坚持在自己设想的方向上进一步开发RSS的后续版本,也并不承认RSS 1.0的有效性。RSS由此开始分化形成了RSS 0.9x/2.0和RSS 1.0两个阵营,也由此引起了在专业人群中的广泛争论。 

查看更多...

分类:HTML/CSS | 固定链接 | 评论: 1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6881
三大核心功能: 

●RSS 
●Permalink 
●Trackback Ping

查看更多...

分类:HTML/CSS | 固定链接 | 评论: 1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12016
原文:http://www.smashingmagazine.com/2007/01/19/53-css-techniques-you-couldnt-live-without/
翻译:Blank(怿飞)

CSS is important. And it is being used more and more often. Cascading Style Sheets offer many advantages you don’t have in table-layouts - and first of all a strict separation between layout, or design of the page, and the information, presented on the page. Thus the design of pages can be easily changed, just replacing a css-file with another one. Isn’t it great? Well, actualy, it is.

查看更多...

分类:HTML/CSS | 固定链接 | 评论: 1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8276
废话不说,看例子就可以了:
HTML代码


[Ctrl+A 全部选择 提示:你可先修改部分代码,再按运行]

查看更多...

分类:脚本语言 | 固定链接 | 评论: 1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7647

脚本全局变量的存活期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全局变量的存活期一般指从软件运行开始直至软件退出为止,那网页脚本全局变量的存活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至什么时候为止的呢?脚本分为客户端脚本和服务器端脚本,因而它们全局变量的存活期也有所不同,下边是个人的一些见解:

一、服务器端脚本全局变量

存活期:WEB服务器开始解释脚本开始至全部脚本解释完毕将页面发送给客户端为止。

查看更多...

分类:脚本语言 | 固定链接 |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