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呦!smile@林凯西,确保“准备文件”中的几个文件都有安装,S...您好,看了您这篇帖子觉得很有帮助。但是有个问题想请...我的修改过了怎么还被恶意注册呢 @jjjjiiii 用PJ快9年了,主要是A...PJ3啊,貌似很少有人用PJ了,现在不是WP就是z...@332347365,我当时接入时错误码没有-10...楼主,ChkValue值应为-103是什么意思呢?...大哥 你最近能看到我发的信息,请跟我联系,我有个制...
一个人事经理眼中国人的劣根性
编辑:admin 日期:2006-10-23
我在一个生物技术企业工作了四年,之前是做市场的,最近一年被老板调到了人力资源部当经理。一年的人事工作经历使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中国人(包括自己在内)的坏毛病有颇多感慨和无奈。之所以放大说是中国人的劣根性,是因为我相信我下面说的很多特性在国人身上是普遍存在的,发生的几率要高于那些比我们好的国家。我是一个中国人,并不想贬低自己的民族,但我认为我们民族经过这一百年来的动荡,特别是十年文革,教育的确是被歪曲和延误了,国民整体素质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我在下面所发表的言论,既是在揭中国人的伤疤,也是在揭自己的伤疤,但我相信一个人或者一个民族,只有勇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和毛病,才有改进和强大的机会……
一、人人相轻
中国人不是文人相轻,而是人人相轻,只要想轻视别人,总有相轻的理由。比如北京人轻视外地人,上海人轻视外地人,城里人轻视农村人,南方人轻视北方人,有钱人轻视穷人,开车的轻视走路的,走路的轻视扫路的,吃饭的轻视做饭的……就是不会相互尊重。
一、人人相轻
中国人不是文人相轻,而是人人相轻,只要想轻视别人,总有相轻的理由。比如北京人轻视外地人,上海人轻视外地人,城里人轻视农村人,南方人轻视北方人,有钱人轻视穷人,开车的轻视走路的,走路的轻视扫路的,吃饭的轻视做饭的……就是不会相互尊重。
Windows XP数字证书的备份和恢复
编辑:admin 日期:2006-10-23
随着Win 2000/XP的普及,NTFS分区格式也逐渐普及起来。很多朋友用Win 2000/XP自带 的EFS(加密文件系统)把一些重要数据加密保存。但是,重装系统后如果没有原来备份的个人加密证书和密钥文件,被加密的文件将不能访问(包括复制),甚至不允许删除(只能通过格式化的方法删除)。所以数字证书的备份和恢复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一、什么叫数字证书?
数字证书也被称作CA证书(简称证书),实际上是一串很长的编码,包括证书申请者的名称及相关信息、申请者的公钥、签发证书的CA的数字签名及证书的有效期等内容,通常保存在电脑硬盘或IC卡中。数字证书一般由CA认证中心签发,证明证书主体(“证书申请者”获得CA认证中心签发的证书后即成为“证书主体”)与证书中所包含的公钥的惟一对应关系。因为加密过程不可逆,只有用私钥才能解密,所以数字证书的管理尤其重要。在实际操作中,一般采用备份或者指定证书恢复代理的方法。
一、什么叫数字证书?
数字证书也被称作CA证书(简称证书),实际上是一串很长的编码,包括证书申请者的名称及相关信息、申请者的公钥、签发证书的CA的数字签名及证书的有效期等内容,通常保存在电脑硬盘或IC卡中。数字证书一般由CA认证中心签发,证明证书主体(“证书申请者”获得CA认证中心签发的证书后即成为“证书主体”)与证书中所包含的公钥的惟一对应关系。因为加密过程不可逆,只有用私钥才能解密,所以数字证书的管理尤其重要。在实际操作中,一般采用备份或者指定证书恢复代理的方法。
乞丐老人一句话,感动天下中国人
编辑:admin 日期:2006-10-23
针对IIS的漏洞:两大工具打造安全网站
编辑:admin 日期:2006-10-21
自从红色代码(Code red)病毒在网上传播并且造成巨大损失以后,专门针对微软服务器的病毒就已经在一个月之内出现三例:红色代码二(Code Blue 2)、蓝色代码(Code Blue)和9月18日出现的病毒尼姆达(Nimda)。这几例病毒不但在短时间内传播全球,且每一种病毒均不同程度引起业界惊呼,称其为最危险的病毒!
这些病毒之所以传播广泛,主要利用了微软最新出现的几个漏洞,各病毒利用漏洞情况如下:
病毒名称 对于漏洞
红色代码 缓冲区溢出漏洞、索引服务
红色代码二 缓冲区溢出漏洞、索引服务
这些病毒之所以传播广泛,主要利用了微软最新出现的几个漏洞,各病毒利用漏洞情况如下:
病毒名称 对于漏洞
红色代码 缓冲区溢出漏洞、索引服务
红色代码二 缓冲区溢出漏洞、索引服务
使用ASP生成HTML文件
编辑:admin 日期:2006-10-21
制作可执行的JAR文件包及jar命令详解
编辑:admin 日期:2006-10-21
HTML中几个Tag
编辑:admin 日期:2006-10-21
细说HTML元素的ID和Name属性的区别
编辑:admin 日期:2006-10-21
可以说几乎每个做过Web开发的人都问过,到底元素的ID和Name有什么区别阿?为什么有了ID还要有Name呢?! 而同样我们也可以得到最classical的答案:ID就像是一个人的身份证号码,而Name就像是他的名字,ID显然是唯一的,而Name是可以重复的。
上周我也遇到了ID和Name的问题,在页面里输入了一个input type="hidden",只写了一个ID='SliceInfo',赋值后submit,在后台用Request.Params["SliceInfo"]却怎么也去不到值。后来恍然大悟因该用Name来标示,于是在input里加了个Name='SliceInfo',就一切ok了。
第一段里对于ID和Name的解答说的太笼统了,当然那个解释对于ID来说是完全对的,它就是Client端HTML元素的Identity。而Name其实要复杂的多,因为Name有很多种的用途,所以它并不能完全由ID来代替,从而将其取消掉。具体用途有:
上周我也遇到了ID和Name的问题,在页面里输入了一个input type="hidden",只写了一个ID='SliceInfo',赋值后submit,在后台用Request.Params["SliceInfo"]却怎么也去不到值。后来恍然大悟因该用Name来标示,于是在input里加了个Name='SliceInfo',就一切ok了。
第一段里对于ID和Name的解答说的太笼统了,当然那个解释对于ID来说是完全对的,它就是Client端HTML元素的Identity。而Name其实要复杂的多,因为Name有很多种的用途,所以它并不能完全由ID来代替,从而将其取消掉。具体用途有:
javascript在href和在onclick中的区别
编辑:admin 日期:2006-10-19
动态改变表单action的值
编辑:admin 日期:2006-10-19
有时根据实际需要会设置不同的按钮,当点击不同的按钮时将同一表单发送到不同的页面中进行处理,这就需要动态的改变表单action的值,实现方法如下: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Transitional//EN" "http://www.w3.org/TR/xhtml1/DTD/xhtml1-transitional.dtd">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head>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Transitional//EN" "http://www.w3.org/TR/xhtml1/DTD/xhtml1-transitional.dtd">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h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