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工LOGO设计指南

很久以来就有这样一个冲动,要把一些美学观点结合LOGO实际制作讲解出来,但一来人们对美的概念不同,你认为是美的东西其他人不一定接受,因此这个标准很难定下来;二来这是个非常大的概念,如何找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东西颇费周折。因此每次都是半途而废。而这次在老枪等朋友的帮助下,最终完成了这个《美工LOGO设计指南》。虽然只有三部分内容,但多多少少表达了我们的一些意图。

  说到美工设计可能很多朋友会把它想得很复杂,事实也确实是这样,真正的美工设计并不是把几幅图拼凑在一起,或者几个滤镜交互就行了的,但美工设计也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规律,只要找到那条贯穿始终的规律,你就掌握了它!而本文正是通过一些实例,力图找到这条规律。如果你是位资深的设计大师,请在看了本文后多加指教;如果你是位初涉设计领域的爱好者,在看了本文后也许会有所助益;如果你从未接触过美工设计,那么在看完本文后至少会对设计的流程有所了解。但是最多的可能,就是你在看完本文后头脑空空,一无所获!因为我们并不是教你如何具体地设计LOGO,因为我们只是想通过LOGO设计探讨一些抽象的,人性化的东西。但是这个险,我们愿意冒!

  编者按:本文的时间跨度比较大,因此在第三部分中的某些思路会与第一部分有些冲突,原本想进行修订一下,不过想到把这种思想的跳跃过程写出来让大家看一下可能更为有用,也就偷个懒不改了。







美工LOGO设计思路

  在我们的站点设计中,LOGO常常作为公司或站点的标识出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制作精良的LOGO,不仅可以很好地树立公司形象,还可以传达丰富的产品信息。在我们有限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个网站首页美观与否往往是初次来访的用户决定是否进行深入浏览的标准,而LOGO作为首先印入访问者眼帘的具体形象,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说到设计,我们就不得不谈一下LOGO的传统设计:LOGO传统设计,重在传达一定的形象与信息,真正吸引我们目光的,不是LOGO标志,而是其背后的图象信息。举个例子,一本时尚杂志的封面,相信你首先注意到的是其上漂亮的女士或得体的服装,如果你感兴趣才会进一步去了解相关的其他信息。网站LOGO的设计,跟传统设计有着很多的相通性,但由于网络本身的限制以及浏览习惯的不同,它还带有许多与之相异的特点。比如网站LOGO一般要求简单醒目,在少量的方寸之地,除了表达出一定的形象与信息外,还得兼顾美观与协调。因此,一位优秀的传统设计大师,不一定胜任网站设计;而一位网站美术设计大师,也许只是传统设计中的菜鸟……

  其实,就在我们大谈LOGO设计的时候,感到文字的苍白无力,因为在我们的实际制作之中,很多东西都是难于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有时候是种灵感,有时候是种仿效,而更多的时候是通过繁琐的工作与多次的尝试完成的。在实际的设计中没有你非得做什么的限制,更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但也有一些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值得注意,而本文就将围绕这些问题剖析我们的LOGO设计思路。

  为了让大家清楚明白地掌握我们的意图,我们将用一个LOGO的实际制作过程进行阐述。

  一、形体:

  1、原理:

  我们周围的世界首先是一个形体的世界,即使缺少了颜色,光亮,质地等元素,大多数物体还是可以凭其形体辩认出来。因此,我们把它作为我们LOGO设计的第一步。

  通常地,当我们开始进行LOGO设计时都会有一些由真实形体引发的线索:农产品公司可能会在它们的LOGO中放置农作物形体;出版社也许会在LOGO中放置书本形体;电脑公司也许会在其LOGO中放置电脑形体,等等。但在创作过程中少有直接了当进行放置的,艺术创作常常将自然形体与幻想设计集中在一块,LOGO创作则往往通过技术提取与朴素制作来完成。

  所谓"技术提取",就是在LOGO设计中,把实际形体与网站内容相结合,用会意体现内容,用轮廓体现形体。而"朴素制作",则是摒弃不相关的元素信息,力图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达最丰富的内涵。一个好的LOGO,可以让访问者清楚地知道它的制作原理,但与此同时又能让他感到很难做出同样的效果。如图一,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是由字母与线条制成,但如何实现它却需要一些精细的工作,如层的运用,字体的镂空,等等。


图一

  2、制作:

  当我们环顾四周时,我们的世界充满了形形色色的物体,但当我们仔细观察后会发现,不论它们的形式有多么复杂,结构多么繁琐,最终我们都可将其归结为一些基本的几何形体。就是这些基本的几何形体,如果处理得当,可以表达出丰富的内容与新意。如果你已有了LOGO的形体概念,那么就可以用这些基本的几何形体去实现它;如果还没有,不妨随意制作一些形体然后通过一定的组织与逻辑进行LOGO制作。

  下面我就用最简单的长方形为例开始制作一个公司的LOGO:

  先制作两个长方形,然后进行移动,缩放,旋转操作,最终结果如图二:


图二

  图二仅仅是两个长方形,没有任何指向信息与空间概念,下面我们为其赋予3D时空与指向概念。如图三:


图三

  图三缺少具体的形体概念,我们可以通过添加(复制)合适的长方形做到这一点。如图四,是不是有一点信笺书轧的味道?


图四

  一个好的形体,还得遵循客观的逻辑定理,一个叛经背道的作品很难真正让人相信并接受。接下来我们给做好的形体加上重力作用,如图五:


图五

  图五的形体给人一个下坠的感觉,现在我们让它停止下坠,这样,形体制作完成。如图六:


图六

  二、颜色:

  1、原理:

  网页的特殊性质为我们的LOGO颜色选择添加了诸如安全色等诸多限制,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尽量使用最少的颜色。一方面减小图象尺寸,另一方面以免给人过于花哨的感觉。我们应该做到"惜色如金",在进行每一种颜色的选择时都问问自己,是否有选择这个颜色的必要?这种颜色是要传达一种什么信息?

  当然,这种最小原则并不是处处实用,如图七,但我们得注意,它是以不切断色泽平衡为基础的。


图七

  在我们的创作中,LOGO用色同样要遵循客观现实,比如一本书的封面与内页,我们不能填充同样的颜色,即使同样的颜色,也得在饱和度或亮度上加以区分。LOGO用色可以虚拟,但不能背离。

  2、制作:

  继续我们的公司的LOGO制作:

  在这个LOGO中,三个不同角度的方块我们将其当作一个物体的运动过程,根据经验,我们给它们赋予阴影状颜色。如图八:


图八

  好了,现在我们的图标变得具体与有趣了,下面我们给它添加字体。

  三、字体:

  1、原理:

  在实际的设计中,字体的设计往往放在最开始,因为在网络带宽的限制下,不可能用大量的其他图象信息来表达我们的意图,这时我们的字体就得担负更为重要的使命。它常常决定了整个LOGO的风格与形态,因此我们的习惯就是将它放在形体选择前进行制作。

  字体作为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却只是在偶然的场合中提到,这不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它的重要性,而是因为要谈清楚它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对于一种字体,我们不仅要了解其历史,还得弄清楚它的应用场合。哪一种字体具有古典风范,哪一种字体比较新颖,哪一种字体在这种场合中更便于阅读,都是专业级的设计师应该考虑到的。

  真正谈起字体的历史,恐怕得追溯到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不过我们不是考古学家,对于那些古老的语言我们只需领会其"象形"就行了。现在我们把字体的范围限制在日常工作中经常用到的字体的圈子里,以免把话题扯得太远了。

  现代史上出现最早的字体应该是在15世纪,在此之前最为流行的字体被称为"blackletter"字体,又叫作"Old English"字体,如图九:


图九

  这种古怪的字体非常复杂,书写与辩认都很不容易,而更为严重的是,它与当时文艺复兴运动提倡的希腊罗马人文主义文化相背离。于是在第一次文艺复兴时期就出现了名为"Antiqua"的字体。它在继承了古希腊与古罗马的字体风格的基础上,增添了大写字母的书写。而正是这种字体,成为了"blackletter"后所有字体的鼻祖。因此也有人把它称作"Old Style"或"Humanist Antiqua"字体。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种被称作"老式"的字体却在今天大行其道,无论是Garamond, Minion, 还是Jenson字体,都因为其光亮,整洁,漂亮的轮廓外观与人性化风格而成为今天设计之中的流行字体。另外,这种字体所特有的斜性笔压更增添了其个性化,给人一种手绘的感觉。如图十:


图十

  二十世纪中叶是复兴字体最为盛行的时期,而一种新的字体——"Sans Serif"字体逐渐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最初它只是少量应用于装饰流程中,随着"Futura"字体严谨,实用,结构化风格逐渐被世人所接受而大量应用到其他作业中。如图十一:


图十一

  减少润饰,更为严谨实用的风格,使其成为仅仅以显示为目的的媒体字体。

  由于两大类字体并不是平行发展的,因此在我们的实际制作中很少会有两种字体混用的情况。一方面会破坏风格的协调,另一方面会使得字体过于复杂。但也有例外,如一个单词中,我们常常为一个或几个字母定制一种不同的字体以使其更为醒目,而其他字母则采用另外一种字体用以完成整个字母的表意。如图十二中的LOGO,一种是更为人性化的Garamond字体,一种是非常严谨的Frutiger字体,却由于没有空间断层的概念而协同配合得很好。


图十二

  LOGO制作中,字体的选择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选择的标准却是没有定式的,除了告诉你诸如"serif"字体具有古典风味,便于阅读的特点,"sans serif"字体更趋于现代风味等没有用的建议外,我们也没有更多的建议。对于一个LOGO,我们永远不知道倒底哪种字体才是最贴切的,我们唯一可做的,就是不断地尝试,直到找到让我们自己满意的字体。在制作初期这种繁琐的工作可能让你极为不耐,但当你熬过一段时间,你将会发现,无论你的艺术品味还是对事物的观察力都提高了!因此,它是值得的!

  再谈一下字体大小写的问题。一般地,无论是我们的字体还是图象都得保持风格的一致性,因此在字体大小写的选择上也要遵循这个原则。选择大写主要是取其整齐,选择小写主要是图其起伏,千万不要大小写混用!因为大小写的字体,无论是宽度还是高度,以及整个字体风格都会变得格格不入。

  最后谈一下字体放置的问题。字体放置在哪里没有定式,但必须遵循彼此不干扰的原则。图上套字不是个好主意,它本来常常用在脱离不了纸张载体的传统设计中,由于受到它们的启发,现在很多网页LOGO设计也采用这种图上套字的憋脚方式。比较科学的字体放置方式是将其放在紧贴形体的下面,其次,右置式也是不错的主意。

  2、制作:

  在形体的下方我选择了"Times"字体并输入"company inc"字样,全部采用小写,重在图出字样的起伏。如图十三:


图十三

  四、收尾工作:

  1、原理:

  当我们完成LOGO元素的设计与放置后就可以进入收尾工作了,包括诸如纹理,阴影,高光,渐变,透明,渲染等在内的操作。收尾工作往往使我们的LOGO看起来更为专业。

  收尾工作我们常常通过诸如Photoshop之类的图象处理软件完成,这方面的技巧很多,我们就不去讨论了。

  2、制作:

  前面我们讲到字体与图象的互不干扰,但我们又不能让其失去整体概念,因此为我们的字体与图象找到一个完美的结合点是不错的主意。

  在我们实际制作经验中,"i"这个字母实在令人感到亲睐。上部的点可以跟任何图象承上启下,整个字母又可以跟无论是大写还是小写的其他字母相匹配。这里我们也用它作为LOGO承上启下的标记。去掉上部的点,并将其做成圆球状。如图十四:


图十四

  在图十中我们可以看到,上部的形体占据了大部分空间,有点"头重脚轻"的感觉。现在我们为字体加上阴影,力求整个LOGO的平衡性。阴影不一定要用黑色,这应该与我们整个的LOGO信息一致。如图十五,我们的LOGO制作完毕。


图十五

  五、总结:

  无论是网页设计还是传统设计,规则是死的,思想才是最活跃而真切的,真正决定了我们最终成果的是我们自己的文化与美学修养。上面我们做了一个LOGO,旨在让大家领悟一些抽象的制作概念,而不是什么必须遵循的规则。记住那句话,"当一切都被遗忘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个新世界"!

美工LOGO设计秘密武器

  说到美工LOGO设计,也许你马上会想到 Photoshop , Coreldraw , Illustrator , Flash 等工具软件,没错,正是因为有它们的存在才让我们将一个又一个的梦想变成现实。有关它们的教学与原理因特网上比比皆是,这里我们就不累述了。现在我们想告诉大家的是其他一些秘密武器:比例;对照;复制;还有精微调整!

  其实把它们当作"武器"抑或是"工具"都是不恰当的,因为它们主要规定了作品的性质,而不是我们熟悉的传统意义上的"软件","平台"的概念。但在实际创作中它们是如此的重要,以致于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常常把它们从传统的创作过程中分离出来并亲昵地称之为"武器"。

  下面我们就这四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由于篇幅有限我们不可能讲得面面俱到,而且为了便于你对它们的掌握,我们主要用例子,针对一些我们认为平时可能被遗忘或一些错误的认识来阐述我们的观点。

  一、比例:

  1、原理:

  在《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中是如此对"比例"定义的:一物与他物在量,大小等方面的比率;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而在设计领域我们将这个概念缩小成部件在尺寸或长度上的彼此关系。

  "比例"最重要的原则是遵循客观规律,文字比例要使得其易读,形体比例要使得它不会变形而且特色突出。然而,在这种"自然"的客观规律间还有着大量的细微调整,它们虽然不易察觉却直接影响到设计的最终效果。因此我们不要吝啬时间去调整它们以达到最佳的比例。

  早在希腊与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家就开始找寻一个"理想的"比例规则,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图一所示的"黄金分割"。


图一

  随着现代人审美观念的改变,纯数字的"黄金"比例已不再是放之四海皆行得通的标准;而且现代电脑技术的发达,使得我们可以轻易设计出复杂异常的形体与颜色,它们的交互影响又直接影响到物体比例的感观。因此对于比例的考虑,我们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外形,可见性与突出性上面。

  2、示例:

  下面我们将以一个例子来解说如何找到它最佳的比例分割,如图二:


图二

  一个粗略的形体与两个字母如何达到最佳的比例安排呢?很明显,A图中字母与形体的距离太远,造成了整体的断离,因此我们将它们进行缩排,并将字体放大如图B;然后我们再对比一下图D,你会发现有什么不同?图D中的字体是以整个形体的高度作为字高,而图B则是以形体内部的正方形的高度为字高的,图C用红色导线指明了这一点。那么到底是图B还是图D更适合一些呢?

  要注意到,形体与字体都是比较复杂的,形体包含了两个三角形与一个正方形,字体包含两个字同时字体相交,因此如何保持它的协调性就成为关键。图D很明显破坏了整体的协调性,应该进行修改。

  在日常制作中,我们常常采取"内核外壳"的方式解决这类问题。所谓"内核外壳",就是将形体细分成内核与外壳两部分,以内核为标准对其他部分进行协调。这样做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内核"与"外壳"只是我们人为细分出来的,它们实际上是作为一个协调的整体存在,以此类推,以同一个协调的整体的内核为标准的其他部件也就取得了平衡性。

  运用到图二上,我们将形体细分成内核(正方形)与外壳(三角形),然后以正方形的高度作为字体的高度,最后如图B。图C中红色导线勾勒出的范围就是内核(正方形)的高度,我们看到,这样的比例安排,既做到了LOGO的美观,醒目,同时还保持了高度的协调性。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找到比例分割的通用法则,那就是:只要有可能,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找到作品中各个元素的相互关系,尽管它有时并不明显;如果能将两个完全不相称的元素安全地变换成一个固定的比例,如一样大或者成倍数关系,那就值得去试试;你可以在脑袋中给作为标准比例的元素添加一根导线,然后将其他元素尽量向这根导线靠拢。事实上,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办法,以至于许多专业设计师认为"天地间万事万物都有一根线",因此它们看许多物体就是以那根不存在的"线"为起点的。

  在我们的日常设计中,决定比例规则的工作常常分成两部分:先是尽可能全面地查找作品内部的所有元素;然后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为它们定身制作比例标准。前一个工作往往让我们忘了这样做是为了定制它们的比例标准的目的,只是想尽可能多地找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后一个工作往往是我们将手中的任务扔在那里一两天后重新拿起来,脑袋中有了新的想法后才能完成的。

  二、对比:

  1、原理:

  比例常常针对着尺寸大小,而对比则可以针对于万事万物,颜色,大小,形状,字体,纹理,等等,没有一件事物不具备对比性。只要你静下心来认真进行比较,你将会惊奇地发现那些外表相似的物体竟然还有如此丰富的对比因素。

  一开始你也许会只是简单地将它们进行对立看待,但实际上所有的对立显示了不同程度的连续性,而正是这对立程度的选择,往往是区别一位设计高手与业余设计者的标准!对比,突出的并不是组件本身,而是组件彼此的关系与它们要传达的交互信息。

  2、示例: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对比?如图三,你可能会告诉我:它们的颜色是对立的,一个是黑色,一个是白色,而其他是相似的。没错,但你的想法太过简单,而这种简单,对我们的实际创作是毫无意义的。


图三

  首先我们要做的是改变对比的对立性,不要把它们当作矛盾的对立体,并且想方设法让对立显得不太尖锐。而通常比较有效的作法是先找出或创建出更多的对立点,然后再力图找到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对应关系的重要性,可以用沟通的桥梁来形容,一旦缺少了对应关系的联系,对立因素就成为彼此不相干的单独的物件,也就真正失去了对比的意义。

  这样说比较抽象,我们就用图三的两个物体来阐述我们的对比经验。

  首先我们通过增添对立因素来分散对立概念:为图三增加尺寸对比,如图四:


图四

  图四看起来效果稍好一点,但还是有着粗糙的人为印象在里面,下面我们通过位置对比进一步分散对立概念,如图五:


图五

  现在又多了一项对比因素:位置,黑色方块在里面,白色方块在外部。图片经过分散锐化而变得有趣多了。

  最后我们再将黑色方块变成圆形,然后在形体下加上公司的名称,一个简单的LOGO就完成了。如图六:


图六

  下面我们再举一个例子进一步地阐述观点:


图七

  图七中的对立因素的连接点在"RWC"三个用于表达中心意思的字上;而对比因素就很多了:背景层尺寸更大,并有虚化效果;前景层小一些,色泽更暗;背景层用小写字体而前景层使用大写字体;背景层中的"W"是处于升格而前景层中的"W"处于降格;字体色彩不一致;等等。正是由于多种对立面的分散锐化,使整个LOGO从矛盾中显得异常协调!

  将对比概念应用到我们在《美工LOGO设计思路》中谈到的具体操作中,可以这样认为:

  1、形体的对比,包括大对小,水平对垂直,方形对圆形,等等。

  2、色彩的对比,包括色相,饱和度与亮度的对比,等等。

  3、字体对比,包括字型,大小写,尺寸等的对比。由于字体发展不平行的特性,使得我们很难在同一个LOGO中应用两种完全不同风格的字型,因此常常在大小写方面做文章,如图八:


图八

  4、收尾工作对比,事实上这方面的对比操作很少,因为它是在所有元素合理放置并定形后才进行的操作,如果再改变对比属性事必造成前期所有工作的重新修订。

  三、复制:

  1、原理:

  跟对比强调组件的联系一样,复制并不是旨在突出组件的鲜明,而是用以强调一种发展趋向,一种变化顺序。这也从另外一个意义上暗示我们:复制物件最好按照一种线性流程进行定位,或者是直线,或者是曲线,或者是一种较为复杂的交互线程。

  2、示例:


图九

  图九中三个多边形按照圆环曲线定位,重在表现一种对称性。


图十

  图十又给我们指明了另一种定位规则:一般地,重复组件用于表达一定的发展趋向,而且每个组件又有自己比较鲜明的特点(如图十中,每个组件都有其独特的颜色),用上面的对称或圆环曲线定位难于传送合适的趋向意识。因此我们采取简单的直线线程定位方式。

  至于多少个重复组件才能更好地表达我们的意图呢?两个重复组件重在表达一种对称,要表达一种线程或趋向信息,至少需要三个重复组件。三个重复组件的数目采取方式是现在最为流行的方式。另外还有一种比较可行的方式,就是根据LOGO中文字数目的多少决定重复组件的数目,但这种方式并不适合文字较多的LOGO。

  四、精微调整:

  1、原理:

  比例,对比,复制三个工具如果使用得当,我们就可以制作出精美的作品。而专业设计师与新手或业余爱好者的区别,更重要地体现在后期的精微调整上。一个缺少精微调整的形体,初看也许不错,但它的魅力却不能长久,一旦我们多看几眼它就显得平常而繁琐了。而经过精微调整的作品却是另外一种结果,它温暖,恬静,优雅,人性化,我们的眼睛早就忙于去找寻它的奥妙而暇顾及其他:嗯,这组线条是平行的;这种颜色与那种颜色一样;这两组相交线条的交点正是那个圆的圆心;这组字母是以那个形体的底线为标尺的;等等。。。。。。所有这些都是我们下意识的行为方式,可能你自己都没察觉到,不过正是这些下意识就决定了我们对一个LOGO的好坏做出美丑的评定。

  精微调整是一件非常耗时的工作,也没有任何的调整标准。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在输出最终结果前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表达出我们的意图?为什么采用这种尺寸,角度,位置?是否还有改善的必要?要记住,如果我们马虎对待我们的作品,它们同样也会马虎对待我们的眼睛!

  2、示例:


图十一

  图十一中有两个精细环节值得提醒:一是斜体字的角度与最下层的深色正方形角度一致,而其他元素都包含在这两个元素之间,增加了这个LOGO的联系与整体性;第二个值得注意的是横竖两根线条并不是一样长的,如果你用尺子量一下你将会发现竖线条比横线条稍短一些。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因为两个文字按横线对比排列,犹如"绑定"在横线上而成为横线的一部分,横线由于增加了重量感而减短了长度感。为了跟它配合,因此只有竖线的长度稍稍小于横线的长度才能真正达到平衡。

  五、总结:

  作为不是总结的总结,我在这里说点题外话:真正要在LOGO设计中取得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一篇两篇文章就行了。只有当我们把创作当做真正的乐趣,把创作过程当做快乐的灵感之源,才能让我们的观众真正接受并喜欢我们的作品。

美工LOGO设计进阶

  LOGO设计往往是非常复杂的,空间感,色彩的调整,各个元素的协调,等等,其工作量丝毫不亚于传统设计,而且只有真正掌握了矛盾与协调的统一性,我们才有资格说到设计,才有资格说登堂入室。与其他艺术设计一样,LOGO设计也是一个不断学习与进步的过程,昨天我们认为是真理的东西,今天不一定就能接受;昨天我们肯定的东西,今天可能会将其完完全全地推翻。所谓的"进阶",就是一个不断破与立的过程。

  下图左边是我们在第一章中完成的LOGO,右边是最新完成的LOGO。它们有什么变化?哪一个更好?后面我们将进行详细说明,力图在这个例子的解说中说明:除了不断地尝试与思考,设计进阶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因此我们本文所要谈到的"进阶",不过是套用了一种比较时髦的说法,重点是通过例子让大家掌握思考的脉络与方法。


图一

  一、相同点:

  1、3D趋向:

  原图由带3D时空指向的形体与带阴影投射的公司字样组成,较为复杂的形体用多个层次表现出一种运动趋向。新图用简单的层次关系表现出这种带趋向的3D属性。

  2、不对称:

  在两个LOGO中的四方形绕交点呈反时针旋转体现出阴影投射的效果。不过前者多出一个中间变化的过渡(即第二个方形),后者是直接进行投射。

  3、完备的元素组件:

  都由形体与字体组合而成,表达了完整的LOGO概念。

  二、不同点:

  与其说是不同点的对比,不如说是复杂与简化性的对比。事实上,简化性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著名的雕刻家Auguste Rodin 曾经把自己的创作比喻成"将所有的素材集中到一块然后去掉所有非基本的元素"。但在实际的创作中,这个"非基本"的标准却很难把握。

  1、平衡与非对称性的矛盾:

  原图中的形体是由三个不同角度的方形构成,传达的是一种运动趋向,多了一个中间过渡;新图只用了两个方形,去掉了运动趋向而采用直接的阴影投射。乍看新图显得很普通,太过简单,但首先它就多了"简单"这个特性!其次它是在去除原图的矛盾后制作出来的:我们已说过,原图表达的是一种运动趋向,而为了表达这种趋向,所有部件必须遵循合谐平衡对称的原则,换句话说,它与原图的非对称性自相矛盾!

  说实话,在创作的最初,这种非对称性是我们比较得意的一点,但在今天看来,它的处理殊为不当。这也总结出一个经验:如果我们的创作中包含由简单的方形或圆形组成的形体,那我们在处理它时得非常小心,特别是有变形过程的方形或圆形!如果有一个元素经过变形处理,那么你得给大家留下一个所有元素都有变形效果的印象(也许其他部件并没有真正变形,只是由于不同角度的光线的投射造成的结果)。

  2、形体与文本:

  在原图的制作过程中我们已感觉到"头重脚轻"的缺陷,采用的解决办法是用阴影投射增强底部的厚实与重量感,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另外,文本与形体的联系,过去我们采用的是"i"字母上的小圆球,好看是好看了,但有一个问题:这个字母不再象文字的一部分,而是凭空"悬"在那里的。

  基于以上的原因,很自然地将新图改成最后拍版的样式,如图二。重点在于去除了"悬"的感觉,并增强了文本的醒目与可读性。


图二

  3、颜色:

  原图我们实际采用了两种色相,黑色与蓝色,中间过渡与阴影由同种色相的不同亮度构成。应该说这种逻辑方式还是很不错的,但有一个问题:对于LOGO设计来说过于复杂!因此在最后的图样中我们取消了中间过渡,并将主色改为较为鲜艳的亮绿色,用以表达一种活力与创新,同时进一步强化了与投影的黑色的不对称性。

  三、总结:

  正如前面我们所谈到的,创作是个抽象的过程,最后决定我们作品质量的是我们的美学与文化修养,以及我们的工作态度,因此要在LOGO设计中得心应手,不断地创作出神来之笔,非一日之寒就能成功的。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善于思考,让自己能在立与破间不断前行,而这些,才是真正的"进阶"之道。

评论: 1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33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再发表评论!